0%

努力就会成功?

本文解决了我和常清、吴金辰我们国庆一起聊天的困惑,总是说国内996,国外几乎不加班,为什么创新能力、互联网发展国内还是不如国外?

一个具体的实例说明加班可能适得其反

直到有一天,我看到这些高级的软件工程师们,把自己关在又挤又吵的会议室中,拼命地加班,真是拼命。周一到周日,每天早上 10 点到凌晨 3 点,甚至凌晨5点,连国庆节都来上班。就在这样的环境和状态下,连续干了三个多月。上线前,QA 找到了1000多个bug。你没看错,是一千多个。

最后,这个项目用了 1 年多的时间来返工。本来一个 6-8 个月的项目,团队被打了鸡血,想在3个月内完成,最终却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来返工。

要知道,我以前在外国公司工作,外国老板看到团队在长时间加班,会感到焦虑的。因为加班,通常代表着有不好的事情正在发生。

所以对此,我是有点看不懂的。看不懂的是,为什么这么一群聪明的人,放着明亮宽敞的办公桌不用,硬要挤在一个又窄又小又吵又热的小空间里工作,而且要这么透支地写那么重要的很关键的系统级代码?

这就好像,一架在一个小作坊里被人加班加点赶工出来的飞机,谁敢坐啊?难道他们真的以为,有足够多的钱,足够多的人,然后拼命加班,就能打败对手吗? #### 在低级事情上努力是对学习高级知识的逃避 “努力就会成功”,“加班就会有成就”,“勤劳就会致富”…… 因为这类人基本上都是能力有限,不知道怎么提升自己的人,当他们看到只要拼命使力就可以成功的观点时,他们就会有共鸣,就会感动。不用学习那些晦涩难懂的高级知识,不用掌握和练习那些高级技能,自己只需要在低级的事情上拼命和努力,加更多的班和干更多的活,自己就会像电影中的那些小人物一样,总有一天会成功的。

因为,他们混淆了行动与进展,忙碌与多产。他们以为能靠蛮力可以弥补思维上的惰性,靠拼命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。喜欢或认同这句话的人,基本是能力上有问题的人。这类人适合做劳动密集型的事。不信你可以试试看,当一件事的难度超过一定程度的时候,那些聪明的人会找到更省力的方法;而能力上有问题的人,还是在那儿使蛮力。

应该怎么做?work-hrad -> work-smart

再回想一下,我以前在职场上的很多关键点,不是因为我加班了,而是因为在某些关键问题上,我跳出来解决了其它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。
我也有失败的时候,而我失败的时候,总是因为我搞不定事,即便是加班拼命努力也无济于事。是的,我的职业生涯的成长,最根本的不是你有多努力,有多勤奋,而是你能搞定很多人搞不定的事。
你不信,你可以看看你们公司那些不用加班,就算什么也不干,公司也要花钱养的技术人员。他们的成功,一定不是努力和加班加出来的。你会发现这些人拼的不是谁干的多,而是谁解决的问题更难。

我加班 996 的时候,从来都不是我成长最快的时候;而我和一群牛人在解决难题的时候,才是我成长最快的时候。
关键不在于谁写的代码多,关键在于我们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。
在这样的一个时代,你要做的,不是通过加班和拼命来跪着挣钱,而是通过技能,来躺着挣钱。

自己的一些想法

这让我想到高中时期经常用到的一个作文素材,核心是“金字塔绝对不是由奴隶建造的”,因为受压迫的奴隶不可能做出这种巧夺天工的建筑,最后也由考古学家证实,建造金字塔的是身份地位较高的平民和劳工,绝非奴隶!

许多作曲家和作家都曾说过,自己灵感迸发的时刻大多不是在工作时那种高强度的状态下,而是在洗澡淋浴时、和朋友闲谈时。

LegalHigh中动画导演的那一集让我印象一直十分深刻,导演的坚毅的台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