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%

安史之乱

唐朝历史的转折点,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。
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,安史之乱前总人口大约8000万,而且人均粮食占有量极高。
唐玄宗李隆基唐代第七位皇帝,初期勤政,提倡节俭,开元之治。
执政中期,不再专心政务,潜心钻研声乐歌舞,

节度使:是唐朝为了维持对外用兵或者镇守边关设置的官职,后期由于土地兼并,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变成流民,只能变为募兵制,军队的开销就大幅增加,中央无法供给。就让边境的军队自给自足,节度使就掌管了军事、行政、民政、财政以及生产和税收。导致边境士兵“唯知其将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”。怛罗斯战役,唐朝碰到了阿拉伯帝国,停止向西扩张。

唐朝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代替,任人唯亲,导致中央的实力逐渐消弱。安禄山通过贿赂官员洗脱罪责,并表演胡旋舞得到了唐玄宗的注意,李林甫投其所好,推举安禄山为东北三镇节度使。李林甫死后,杨国忠为新的宰相,安禄山作为李林甫的党羽,与杨国忠交恶。

安禄山意识到中央实力削弱,并且自身受到威胁,下定决心发动兵变。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,在范阳(北京)起兵。皇帝令儿子李琬为元帅,高仙芝为副帅东征,保卫洛阳。
然后洛阳失守,坚守潼关,等待边关节度使调回大军。然而朝中文官忌惮武将立功,进谗言,皇帝以避战不出的罪名处斩高仙芝,哥舒翰继任。皇帝又逼迫他出城决战,安禄山设伏剿灭守军。玄宗逃出长安,向蜀地而去。

由于安禄山是湖人,中央逐渐排外,从包容变得保守,开始封闭自我,减少交流。

由于逃亡路上保卫皇帝的士兵没有食物,怨声载道,将怒气发向杨国忠,将其杀死,皇帝为了保护自己杀死杨玉环。太子李亨和李隆基关系不好,率兵向北逃亡。逃到宁夏,与各地节度使接洽,自称唐肃宗,说李隆基为太上皇,而玄宗在四川控制兵力不足两千,只得接受现实。肃宗在灵武封郭子仪为兵部尚书,李光弼为户部尚书,反击。 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灭掉,安庆绪想控制江南,睢阳是运河上的关键节点,若被攻陷,中央和江南的联系就会被掐断,但是张巡兵力仅有六千。坚守了一年,是转折点。

之后,肃宗收复长安,收复洛阳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