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%

自私的基因

导言

想象未来的冬眠舱,如果被人关闭电源,会威胁到舱内人的生命安全。所以需要冬眠舱更加智能来守卫内部人的生命安全。
甚至发展成一个人工智能的看护程序,但当冬眠者结束冬眠需要废除该人工智能,或者维持冬眠者生命和
维持人工智能自我意识之间只能选其一。
人类就是一个冬眠舱,基因就是宿主。

一个会自发地通过加速周围环境熵增来维持自己低熵的个体,由于抗拒自身的低熵并不能维持多久,所以生命还是会死亡。
但是生命还是会将自己所有的构造信息记录在以核苷酸构成的DNA分子之上。

核心思想:基因是物种延续自己的工具

难以解释的问题

DNA序列中有遗传效应的区域只占总量的10%,
说法一:无效的DNA序列是进化过程中被淘汰的,不再编译的部分
支撑:生物进化越大,无效的DNA占比就越大

矛盾: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同样拥有相当比例的无效DNA片段

说法二:鸡是蛋繁衍自己的工具
人只是体内DNA为了复制自己所操纵的工具。
所以为什么DNA有那么多无效的片段?
因为它不是工具,而是使用工具的主人,生命才是工具。
就像对扳手而言,觉得人类有手能握住自己就行,不需要有腿。
支撑:大多数生物在失去生育能力之后就会死掉,为了保护后代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
都是以基因稳定复制为目的的进化结果

控制的强约束和弱约束

基因为了能让自己更好的延续,需要人有一定的自主能力,自主意识。并引导人们去繁殖。

总结

哪种说法都不能说是对是错。就像地心说和日心说,只是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已。
生命的意义就是为了基因复制而存在的工具???

被遗忘的牙齿

大多数的哺乳动物最前端都是嘴,方便吃东西,方便防御和进攻。
人类的脸比较短平化。
原因:

  1. 在地面比树上,要处理的信息的增多,支持直立行走的协调,脑容量需要增大,所以头是圆形
  2. 由于直立行走,颈椎力矩过长,不堪重负。
    导致结果:
  3. 口腔的拥挤,智齿没有生长空间
  4. 牙齿之间拥挤,导致细菌容易滋生

———-

直立行走

导言

最早的人类在非洲,最大的特征——直立行走。
化石中足弓的出现证明了人类直立行走,足弓可以缓震,否则百米短跑就会脑震荡。
同时,足弓的出现也使脚不适合抓握,不再灵活,不适合树上的生活。

直立行走为了解放双手?

原因一:解放双手来使用工具? ——人类直立行走比出现最原始的工具早了至少100万年。
也可以说是人类直立行走,解放了双手,才学会了使用工具。

直立行走的地理因素

原因二:地理(东非大裂谷)
东部气候干燥,森林变成了草原,导致古人类没有树爬了,只能来到地上。
需要视线超过草丛才能提前逃跑,辨认方向。

直立行走优势:

  1. 视线超过草丛,提前做出行动
  2. 比爬着走节省能源,只是爬着的大约1/4

    直立行走的结果:

  3. 足弓出现,缓震
  4. 下肢变得粗壮,骨盆变大以支撑上半身的重量
  5. 平衡感的需要促进了大脑的进化
  6. 没有皮毛?长途跋涉导致热量产生过多,毛发影响散热,并进化出了汗腺,方便散热
  7. 头顶的毛发,避免太阳直射

    关于进化:

    进化来源于基因突变,99.9%对个体有害,变异的个体会侵害别的个体的生存机会,使其灭亡。
    所以有记载的历史中人类几乎没有进化。

    为什么只有人类?

    人类拥有的长跑能力为什么没迫使食草猎物也往这方向进化?
    基因频率:食草动物面对的主要威胁还是来自于短跑的动物,人类的威胁只是很小的一部分。

    总结:

    树上时:为了采摘食物方便,古猿有了站立能力
    地上时:为了身高优势,直立行走。
    直立行走:额外获得了能量优势,使人们可以走得更远。形成了长跑能力。
    不是用进废退:而是DNA序列中基因突变到这个方向的个体获得了生存繁衍的优势,得以在种群中壮大这个基因频率。

——

大脑进化

导言

脑袋并非越大越好,大脑只是工具,超出标准的工具就是累赘。对能力消耗极大,消耗能量占25%,体积只占3%。
猎食者大多通过听觉和嗅觉配合视觉进行捕猎,而人类的听觉和嗅觉不够灵敏。只能直立行走。

进化是一种被动的过程

大脑容量小的不能适应生活而死亡,容量大的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和物质资料,从而壮大该基因频率。

总结:

关于大脑变化,直立行走是根源,信息增加(视觉,直立行走的平衡)是压力,营养的改善是物质基础。
结果:

  1. 头部逐渐变圆(体积更大),肠道缩小
  2. 面部缩小以减轻颈椎压力
  3. 颈部变长且更加灵活、更加复杂,方便面部转向来接收信息

生育困境

隐患:

  1. 大腿压缩了女性的产道,大腿分开又会影响平衡和稳定
  2. 硕大的脑袋也是灾难

    策略:

  3. 产道演化出更强劲的收缩能力
  4. 把胎儿头骨可塑,一开始软一点
  5. 在胎儿脑袋还没太大就生出来(生出来再进行发育)
    基因回报率:数量和质量。男人重数量,女人重质量。

致命生物

导言

人有感情,有利他行为???
所有因基因突变而生,并能很快散布到种群中的生物性状,首先得有利于个体的生存与繁衍,
从而通过竞争在种群中扩大自己的基因频率。当然,如果一个种群中所有人都有利他基因,大家一同合作分工,
自然有利于种群的扩大和发展,但倘若有一个自私基因,必然能占据更多的生存资料,抢占他人生存资源,
利他基因必然被自私基因所取代。 演化的表象在种群,根源在个体。

如何理解人类的利他行为

由于基因回报率的关系,在亲属关系里利他行为如母爱孝敬,有利于基因的延续。
在家庭成员外,自私的行为可能被大家所共同反对。
利他也是为了让他人对自己表示感谢,否则不会开心。一味地付出或者一味地索取,都有违基因的生物学基础。

李永乐老师讲傅里叶

变换

一个二维图像可以变成二维坐标

傅里叶级数(周期性函数)

周期性函数f(t)=正(余)弦 函数之和
把不同的函数当成不同的基函数
获得不同的信号的 频率振幅相位

将正弦看作一个正交基,余弦看作一个正交基,常数项看作一个正交基,是三个正交基的线性组合。

傅里叶变换(针对非周期函数)

想象一个二维 直角坐标系,横轴是1,纵轴是i

$\theta = wt$
$e^{iwt}$为逆时针旋转
将一个非周期的信号

得到一个复数,实数代表相应频率的强度,虚数代表相位。

应用

  1. 声音:大脑可以进行傅里叶变换,得到不同频率的强度,低频强度高的是男声,高的是女生。
    人脑还能滤波,只听一个人的声音。
  2. 图像:对人脸傅里叶变换,低频成分表示轮廓,高频表示细节部分。过滤到细节,可以去除斑点皱纹。

罗马共和国

关于每个月份多少天

二月是处决犯人以及悔过的月份,所以尽量减少。凯撒出生于七月,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七月。
屋大维出生于八月,成为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,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Augustus的称号。
为了和凯撒齐名,他把二月的一天抽到八月。

罗马共和国权利机构

-执政官
-公民大会
-元老院(主要是贵族,上层平民也可,具有一票否决权)

马略改革

长期的对外征战获得了大量的奴隶,导致劳动力价格极低,许多平民失去工作。
改革前:战争中武器自备,只在战争需要时才成为军人。
募兵制:无业游民去参军,服役至少16年。训练以及武器由国家供给。

改革结果

损害了共和体制。军人只知道将军,不知道有皇帝。战争获得的奴隶就是极大的财富。
(年羹尧,安禄山)

凯撒的开始

凯撒占领了法国以及不列颠,导致元老院的不安,元老院拉拢庞培于BD49年,召唤凯撒,要求其放弃军队指挥权,回到罗马。
凯撒拒绝。并带领军队返回罗马,庞培与元老院没想到凯撒如此大胆,元老院被凯撒占领。

凯撒与庞培的战斗

两千长矛重骑兵,法萨罗斯之役。
胜利,凯撒成为独裁者。

凯撒的一系列改革

增加100名罗马以外的人加入元老院,农场主使用奴隶时也必须雇佣平民。
以平民阶层的利益为主(这在原来的共和体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)。这触犯了原来的贵族的权利。
凯撒被元老院贵族刺杀。


罗马帝国

屋大维人生经历

凯撒的养子,并指定他为自己的继承人。
小时候学习演说术和人文科学,了解历史。性情较为孤僻。在与庞培内战中担任骑兵队长。
然后在马其顿接受教育和军事训练。

凯撒遇刺后

当时屋大维在马其顿接受军事训练,收到消息后离开启程返回罗马。年仅18岁。
当贵族刺杀后,在大街小巷呼喊独裁已死,罗马自由,平民并没有兴奋,而是变得恐惧。
稳定罗马的力量没有了。凯撒势力的二把手安东尼逃出罗马。

屋大维来到罗马

安东尼雄辩术,利用民意来扳倒元老院。罗马已经被安东尼所控制。屋大维到处演讲,宣传自己的继承人身份,并将自己家族的财产拿出来
分给穷人。并制造舆论,说安东尼霸占了凯撒的财产。屋大维花钱买了军队,并且加入元老院的共和派。
元老院共和派认为安东尼是最大威胁,联合屋大维限制安东尼。安东尼此时在高卢打仗。屋大维带领元老院的军队夹击安东尼。
并且打败他,屋大维控制了元老院的军队,并带领军队回到罗马,控制了元老院,成为执政官。

面临危机及三头同盟

杀死凯撒的主导者(共和国贵族)逃到了土耳其(被安东尼打跑),并发展壮大,来讨伐屋大维。
安东尼在阿尔比斯山与凯撒旧部雷必达合兵一处,也准备打屋大维。
屋大维北上与安东尼雷必达求和(三头同盟),共同面对东部的共和派。
打败了共和派,意大利以西包括罗马归屋大维,东方以及埃及归安东尼,北非归雷必达。
然后雷必达归降屋大维,罗马东西分立。然后屋大维打败安东尼,罗马统一。

结局

前27年,罗马十分繁荣。然后罗马帝国对地中海的统治延续了四百年,然后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。
476年,西罗马帝国被灭,东罗马帝国在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。

思考

在普通人眼里,永远有贫困人口,永远有吃不饱的人,高端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去做。


二战

柏林之战

蒙哥马利、巴顿、艾森豪威尔。隆美尔,诺曼底登陆

诺门坎战役

日本和苏联。日军从中国东北出兵,入侵苏联,1939年5月,诺门坎草原。苏联东西受敌,
朱可夫出任总指挥。日本关东军,皇军之花最强战力。
1.拿出了第一装甲师团,唯一地坦克师团。朱可夫坦克战专家,轻松击溃日军。
2.炮战。两军阵地有高度差,苏联阵地高,方便炮火攻击。
3.细菌战。苏军注重军队的后勤保障,并接到情报有细菌,日军保密,许多日军染病。
结果:日军放弃进攻苏联,开始进攻东南亚,把美国拉入了战场,加速了二战进程。

阿拉曼战役

墨索里尼一开始是欧洲法西斯大哥,希特勒向他学习,成为了大哥,墨索里尼想翻盘。
只能进攻阿尔巴尼亚和希腊,打不过。
只能去攻击北非,利比亚和埃及属于英军。意大利40万被8万英军打败,墨索里尼求救希特勒,
希特勒凑出两个师,由隆美尔带领。击溃英军。
蒙哥马利,发现德军兵力较少,缺乏补给,英军有地中海的制海权和制空权,拖时间。
后来,隆美尔染病,回德国治疗,蒙哥马利发起进攻,打败德军。
结果:阻止了德意联军占领埃及,保卫了苏伊士运河,否则到亚洲需要绕道好望角。

斯大林格勒保卫战

位于伏尔加河和顿河的交界口,是苏联物资的传输枢纽,南部是石油资源
德军强渡顿河,来到斯大林格勒城下,下令攻城,装甲军团在街道上无法展开,
只能步军。苏军化整为零,展开巷战。巴甫洛夫中士坚守大楼58天,崔可夫将军带大量狙击手,
击毙3000多名德军军官,扎伊采夫狙击手。朱可夫在斯大林格勒外反包围,切断补给,
俘虏9万多人。
结果:德军损失80万人,3000辆坦克。德军元气大伤,转入守势。

中途岛海战

中途岛距离美国和日本横滨都是2800海里,位于中央。日军飞机轰炸时,美军早已截获情报,
三艘航母埋伏不出击,等日军舰载机起飞进攻中途岛,再发动飞机去轰炸军舰,
南云以为飞机是从岛上飞出,接着要轰炸中途岛。
鱼雷机:进攻舰队、航母
轰炸机:轰炸地面

诺曼底登陆

盟军打算从英国登陆法国,德国从挪威到法国修筑起了大西洋壁垒,由隆美尔指挥。
登陆地点:
1.加莱:最近且海面平静
2.诺曼底:远且海面不平
盟军总指挥:艾森豪威尔。找来像蒙哥马利的演员,在北非频繁亮相,让德军以为只有巴顿来指挥登陆。
巴顿在加莱视察、演讲吸引注意,真正的蒙哥马利在诺曼底指挥。并捏造美军第一集团军群。
让德军加紧了在加莱的防守,巴顿带着300名电报员发电报。德军只剩6个师防诺曼底

在一阵狂风暴雨后,发动进攻,德军松懈防守,以为坏天气无法进攻。德军还以为是佯攻,
没有增兵。

闪击波兰

古德里安提议坦克,
波兰当时三大优势:
1.军队数量大 2.和英法关系好 3.与苏联离得近 以为德国不敢入侵
闪电战:
1.火炮摧毁防线,用空军摧毁防御、指挥系统和交通网
2.装甲部队对波军进行贯穿突破,分割包围
3.摩托化和步兵在空军、火炮和装甲部队的配合下解决包围圈内军队

莫斯科保卫战

巴巴罗萨计划:
斯摩棱斯克战役:打开了莫斯科的大门
基辅会战:夺取了战略补给点
莫斯科:巴巴罗萨计划最后一步
1941年在莫斯科周围,朱可夫保卫,德军三面包夹。
闪电战:1.时间差 2.震慑力
苏联:地理位置大,土路居多,坦克难以前进。
苏军T-34坦克战斗力强,苏军打伏击战。斯大林在莫斯科坚决不撤,在莫斯科进行阅兵。
阅兵结束后直接走上战场,莫斯科民众也一起挖战壕。冬天来了,德军武器全冻住,
苏军反击。

敦刻尔克撤退

阿登森林:法国、比利时、卢森堡交界处,看作是阻挡装甲军队进攻的屏障。马奇诺防线
就修到了阿登森林,认为没必要。
德军假装要从比利时进攻法国,实际从阿登森林进攻。
40万英法联军被打到敦刻尔克,准备撤退。

1944年,希特勒打算从阿登森林进攻,盟军伤亡重大,

基辅会战

苏联在芬兰遇挫,德国认为苏联很弱。
德国上路:列宁格勒
中路:莫斯科
下路:基辅
希特勒选择:先推莫斯科还是先打基辅,将领建议莫斯科,希特勒决定基辅,因为基辅
面包篮子、煤炭,